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後簡稱“雙高計劃”),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在首輪“雙高計劃”建設的5年中,通過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化產教融合等方式,我國職業院校的辦學能力和教育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雙高計劃”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將持續引領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今年5月,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提出了以“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為導向的“新雙高”建設🧑🏽⚕️,釋放了關於新一輪“雙高計劃”建設的明確信號。7月,教育部副部長吳巖在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現場推進會上🚂,從目標定位、遴選標準🧑🏻🦯➡️、實施方式及任務變化四個方面,對“新雙高”提出了明確要求。本文即為對此次會議講話中關於“新雙高”內容的整合與分析。
首輪“雙高計劃”的不足之處
首輪“雙高計劃”從2019年開始,遴選出了56所學校和141個專業群🧙🏼。五年來👩🏽💼👩🏿🏭,國家、地方、企業三方的投入合計達到了645 億,全國“雙高計劃”院校的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與此同時,首輪“雙高計劃”建設也有一些明顯的不足👷♀️。第一,改善主要集中在學校內部建設上🧚🏻♂️,對地方產業發展的支撐力沒有顯著提升。第二,“雙高計劃”院校所屬地區對“雙高計劃”建設的參與度不足,“雙高計劃”院校服務於地方和所在省份經濟以及社會發展需求的主體性不足🏜。第三⚀,“雙高計劃”建設院校的特色化發展不夠鮮明,同質化較強。基於此🏠,“新雙高”要有新內涵、新標準👨🏿🎨🧛🏿♂️。要引導“雙高計劃”院校由原先的基礎好、條件好🤜🏻,轉向服務好、支撐好。眼睛向外,教育的小邏輯要遵循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思考學校建設是否對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要用學校專業、師資等各個方面提升後的貢獻力和服務力來評判“雙高計劃”建設的成效🦪。“新雙高”與首輪“雙高”大不同
一是目標定位。首輪“雙高計劃”側重於提升院校的辦學條件💁🏻♂️,實現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自我循環發展。而“新雙高”將要求院校從註重自身循環發展的小邏輯🧚,轉到服務產業發展和區域發展的大邏輯上。真正把自身改善和循環的能量👩👩👧👧,轉化為服務力、貢獻力🫃🏼,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遴選標準。目標定位發生變化,遴選標準也理應全面升級。新的遴選標準將圍繞五個核心維度展開⚖️,即社會需求適配度👷🏽、基礎條件支撐度、目標措施達成度🙌🏿、政策機製與投入保障度、建設成效貢獻度🤛🏼。遴選標準的變化意味著,單純註重內部建設的院校在“新雙高”遴選中將不占據優勢,如果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缺乏有效支撐、難以達成既定目標或貢獻度不足,將很難進入“新雙高”的行列😡。
三是實施方式。首輪“雙高計劃”由教育部✦、財政部直接遴選,“新雙高”則要采用地方🌌👵🏻、國家級聯合體、共同體共同遴選推薦的方式。學校可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目標提出個性化的申報方案👨🏼,並自證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地方也可以根據區域發展實際與需求,展開綜合評估🕠。這種實施方式將有效提升地方及區域對“雙高計劃”建設的參與度🤷🏼、激發參評院校助力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動性🦹🏽♂️👩🔬。
四是任務變化。要由眼睛向內轉變為眼睛向外🕚。職業院校要積極對接地方產業🤵🏼♀️、區域戰略🧖🏻♀️、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打造、大國外交布局體系建設、民生等多個關鍵領域的發展需求🧑🏽🦱。只有真有水平、真有特色、真有貢獻的院校才有機會進入“新雙高”行列。“雙高”到“新雙高”的演進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內在要求。“新雙高”的新要求不僅為高職院校指明了新的發展路徑,也將會進一步彰顯職業教育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新擔當☞📑。瞄準新一輪“雙高計劃”的學校要進一步明確辦學定位🙅🏿♂️、專業定位👱♂️、人才培養定位,自覺肩負起引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責任,做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者與推動者👩👦👦。
(來源於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806595661_121730287,2024-09-05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