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共產黨員網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了毛澤東主席的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從此🆘,這一天成為了學習雷鋒紀念日🧑🏼🎤。這名22歲的年輕戰士,也成為了中國人的精神偶像🌀。生活中的雷鋒到底是什麽樣子,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學習雷鋒精神】
雷鋒🔵:一個好農民、好工人👷、好戰士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一個貧苦農家👰🏼♀️🚏。他很小的時候便成為了孤兒,飽嘗了生活的艱辛🫑。1949年8月,雷鋒的家鄉獲得解放🤽♂️,按照政策他不但分到了房子和土地,還免費進入學校讀書。1956年夏天⚔️,雷鋒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工作🍻,被評為機關模範工作者👰🏻♂️,並於1957年加入共青團。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同年9月,雷鋒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翌年8月🧛♀️,他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了這一事跡。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他曾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
1959年12月9日🤵🏼♂️,雷鋒在《弓長嶺報》上發表了《我決心應召》的文章🪟,表達自己入伍的決心。1960年1月,雷鋒穿上了軍裝🙍🏽♀️,成為了沈陽軍區工程兵某部運輸連的一名新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入伍後表現突出,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他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被評為節約標兵🚣♀️,榮獲“模範共青團員”。1961年🗑😐,雷鋒晉升為班長,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
1962年8月15日,雷鋒與戰友一起執行運輸任務,在指揮倒車時,因突發事故🔋,不幸犧牲,時年22歲1️⃣🏓。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的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
在毛主席題詞之前 雷鋒已經“紅”遍軍內外
雷鋒生前留下照片共計300余張🤰🏼➗,其中有223張都出自雷鋒生前戰友、原沈陽軍區工程兵宣傳助理員張峻之手。一名大尉張峻為啥要為一名普通戰士雷鋒拍攝這麽多的照片➾?因為有一個細節被忽略掉了🙃,那就是:雷鋒生前已經是從原沈陽軍區湧現出來的全軍典型。
這張照片拍攝於1960年8月🙋🏽♀️,是張峻給雷鋒拍的第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上,剛剛入伍8個月的雷鋒胸前還別著參軍前獲得的“鞍鋼先進生產者”的獎章;這是雷鋒事跡被原沈陽軍區關註的初期👨💼。
雷鋒的事跡受到《解放軍畫報》🤷♀️、《解放軍報》等軍隊媒體報道,之後《中國青年報》等全國性大報也進行了刊登,雷鋒的名氣開始從軍隊向全國擴展。直到1962年春節前後,原總政下達指示⛅️,要為雷鋒舉辦一個“學習毛主席著作標兵”展覽。原沈陽軍區接到命令後,決定由張峻等人組成班子為展覽進行前期準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補拍照片。因為雷鋒做了好多好事,都過去了🙌🏽,沒有留下照片,所以要補。
然而這些補拍的照片紛紛出現了問題🚛。比如因為攝影技術不過關🛼,深夜學著作無法拍攝📠♏️,照片變成了雷鋒在白天打著手電學習🐸;比如雷鋒在8月裏為人民公社捐款🤿㊙️,照片裏的雷鋒卻穿著棉衣;再比如👩🏻🍳,沒有找到那位老大娘,而是找別人代替🛟,等等☣️。然而,照片的補拍和幻燈片的製作還沒完成,雷鋒就突然離世🫣,這些原本用於展覽的照片便被用作了規模更大的對雷鋒的追憶儀式上。
雷鋒日記:不只有生活工作經歷 更多是學習筆記
其實雷鋒不是參軍以後才開始寫日記的。1956年11月,年滿十六歲的雷鋒被推薦到望成縣委工作🕚。平時寫日記、能寫日記,在當時算是文化人的特征。對於好學上進的雷鋒來講🙍🏿♀️👩🏽🦳,寫日記不僅能鍛煉文筆👼🏿🙇🏻♂️,還有提高文化素養和人生格調的意思,於是在1957年的秋天,雷鋒開始學著寫日記👩🏻🔧。
在雷鋒的日記裏👳🏻,大多數都是摘抄的文字🧗♂️,有毛主席的文章段落,有科學技術的內容,有會議的記錄等等,自己的經歷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雷鋒去世後,1963年1月18日,原沈陽軍區政治部要求《前進報》社編選《雷鋒日記》,由黨政組組長董祖修負責✯。當月下旬👩🏼🌾,董祖修從軍區文工團借來十人,將雷鋒遺留的九本日記、筆記📴,全部抄錄下來☦️,準備仔細核對後進行選編。
不久,雷鋒的日記本、筆記本共9本,連同雷鋒其他遺物一起,被征集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長期珍藏🧏🏻♂️。
雷鋒日記抄件在上交之後𓀍,經原總政宣傳部審查,共選輯121篇,約4.5萬字,於1963年4月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在全國範圍內發行的第一本內容豐富、文字準確的雷鋒日記。這本日記的出版🐾,滿足了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急需⬜️,也成為對雷鋒的“永久紀念”🔡。
對雷鋒遺留下的日記,工作組都是按照時間順序,一天一天地核實🦸♀️、鑒別。其中雷鋒記錄生活、工作、學習的日記,很容易認定🌺;但很多日記記錄了一些富有深刻寓意的精辟論斷🤘🏽、名言警句等,就必須仔細分析,因為裏面有的是雷鋒寫的,有些似乎不是。對照雷鋒的筆記本可以看出👉🏼,雷鋒平時看了很多書,做了不少摘記,有的註明了出處,有的卻並未註明🤽🏻♀️。
可見,雷鋒日記,所記錄的並不光是自己的生活工作經歷🧍♀️,更多的則是他通過摘錄、記錄進行學習的一片“自留地”🏃🏻♀️,在出版發行《雷鋒日記》時,只是選擇性地摘錄了他的一些好人好事和精彩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一種光記好事的錯覺☕️。
雷鋒畫像曾張貼在西點軍校課堂黑板上
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西點軍校招生簡章上,一幅圖片展示出課堂黑板上貼有雷鋒畫像⚓️。畫面反映了這樣一幕情景:幾位軍校學員正在專心致誌閱讀,背景墻上🌰,貼著一面中國國旗和一張雷鋒畫像🧛🤟🏿。
西點軍校張貼雷鋒畫像的照片在撫順雷鋒紀念館展出後不久🧑⚖️🕵🏻♂️,該館館長張淑芬帶著雷鋒畫像隨團訪問了西點軍校👆🏻。張淑芬說:“2002年9月🍀,我和撫順市外事辦副主任譚桂紅等人到西點軍校訪問。西點軍校公共事務辦工作人員艾瑞卡·福德熱情接待了我們,並詳細介紹了雷鋒精神在西點軍校的傳播情況。艾瑞卡說,‘雷鋒是一個普通戰士🎯、一個班長👰🏻♀️,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那麽多感人的事跡,很令人敬佩👶🏿,值得我們好好學習。’隨後,艾瑞卡愉快地接受了我們贈送的雷鋒畫像🦸🏼♀️,還與我們一起在雷鋒畫像前合影留念。”
2004年7月28日,西點軍校教官馬科斯和6名學員,訪問了撫順雷鋒紀念館。7位客人在參觀雷鋒事跡展覽時,看到了二樓展出的西點軍校當年的招生簡章,馬科斯教官一眼就認出了照片中的人,左一是他同級同學,右一為他哥哥的同學🤥。他們高興地在展板前合影留念🤙🏿。陪同西點軍校師生參觀的翻譯說:“為了表達對雷鋒的敬意🕡,他們特意換上了軍裝🍿。此行在其他地方參觀時,他們大多都是身著便裝🎚。”
雷鋒愛美也很時尚
2012年2月20日,京華網刊登了一篇報道,該報道的網絡稿件題目是《〈雷鋒全集〉還原真實雷鋒 雷鋒也有皮夾克》,此文中該書主編邢華琪引述雷鋒同鄉、工友👨🌾、好朋友易秀珍的回憶👩🏼💻,證實雷鋒有皮夾克🍊。邢華琪引述的易秀珍回憶報道原文如下:
雷鋒從農村到了鞍鋼以後,還一直穿著在農場工作時發的工作服,油泥很多,還打著補丁,周末下了班,洗了澡,許多同事都換上整整齊齊的衣服👲🏽,上街看電影或者參加舞會。雷鋒沒有衣服可換,同事就勸他買件換洗的衣服👩🏽⚖️。聽人說的次數多了,雷鋒帶著積存的錢到了百貨公司,買了皮夾克。後來黨的八屆八中全會公報發表,工廠裏做了傳達,聽到黨中央指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勤儉建國🙇🏿♀️,雷鋒找來一個包袱🧑🤝🧑,把新買的衣服全部包起來,壓在箱底。後來雷鋒入伍,在排演一個叫做“老劉的故事”的時候🙋🏽♀️🌎,有人提出集體朗誦的演員不一定都穿軍裝🦹🏼♀️,提議去市文工團借幾套衣服。雷鋒從皮箱裏翻出了皮夾克和當時買的褲子等交給了導演。演出以後,雷鋒再也沒動過這件皮夾克。
據雷鋒的工友張建文回憶,“當時鞍鋼文化生活很豐富👰🏼♂️🏂🏻,周末經常有舞會👨🏿💻🚴♂️。團組織動員大家參加,很多人勸雷鋒參加舞會要穿得好點。雷鋒會開拖拉機,去了不久就是正式工了,工資36塊多,很高了。當時年輕人都喜歡買件皮夾克穿,冬天禦寒👩🏭、又時尚。雷鋒就拉著我去寄賣店轉,我家裏困難,他就買兩件,他自己是棕黑色的,送我一件黑色的💕,還有手表也是他一塊,我一塊🧛🏼♂️,屬於比較便宜的‘小三針’👶🏽。”
而且這件事還構成了雷鋒的一段成長經歷🥻。關於這一點👩🏽💻,《解放軍報》有過報道:雷鋒把穿著皮夾克的照片寄給望城縣委的老領導💃🏿。當時的縣委書記看到了雷鋒這個照片👨🏼🦰,回信批評了雷鋒🔹:“全國人民正在勒緊褲腰帶👩🏽🦲,你怎麽能穿皮夾克✬?希望你艱苦奮鬥,永不忘本。”雷鋒讀後非常慚愧⏸,從此再也沒有穿過那件皮夾克。
這段經歷恰恰展示了雷鋒從一名熱愛生活的好青年,一步步成長為用更高標準要求自己的戰士,與他參軍之後的艱苦樸素也並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