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教學質量的四大絕招
一、抓習慣就是抓質量
英國培根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培根的話確實包含著深刻的道理。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造就或阻礙自己,一個良好的習慣會使你一輩子受益。
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成功的秘訣就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要抓教學質量必須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只靠班主任一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培養一批得力幹將,才行。
諸葛亮、李世民,大家對他們的名字都不陌生吧?如果要我們各位班主任選擇向他們學習,不知你會選擇誰呢?
諸葛亮一生英明蓋世,但因為他什麽事都要親歷親為,結果呢?真給司馬懿說準了,“等等吧,他決計活不長了!”果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國後繼無人,很快就滅亡了。你看,諸葛亮空有驚天緯地之才,卻沒有培養後人。不僅劉禪沒輔佐好,就是他看好的姜維也因沒有鍛煉只屬二流人才。所以,才鬧得身死國滅。
而李世民呢?就不同了。他大膽起用人才,以人為諫,一大批人各司其職,幫他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他總攬全局,悠哉遊哉,一片太平盛世。
所以我覺得我們身為班主任,就要像李世民那樣,要培養人才,大膽起用班幹部。一開學,我班就設立了兩套班委機製,實行兩黨執政。因為兩黨執政確實有它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互相競爭,互相學習,當然也互相牽製。既鍛煉了人才,又避免養成某些班幹部驕傲自大的情緒。班幹部培養好了,就由他們協助,持之以恒的地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也有人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似乎有些絕對,但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確太重要了。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要比那種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人、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人具有更大的潛在能量。所以,要抓教學質量,就要首先抓好學生的習慣。
二、抓細節就是抓質量
海爾集團的老總張瑞敏說:“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們從事的教學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事業,為了把我們的這項平凡的工作演繹地不平凡,我們就得把平凡的事做好,就得抓教學的每個細節。
以語文教學為例,學生們在多元化的今天提筆忘字、別字、錯字現象數見不鮮。我們在感嘆之余,總是“遙想當年,我們的老師並沒有用什麽先進的理論,可我們卻鮮有別字。”所以我們應靜下心來,轉換思路:平常就從抓生字、抓背誦、抓課堂知識點開始,夯實基礎。這樣抓每一個細節,形成習慣,孩子們的成績自然會提高。
三、抓學習困難生就是抓質量
在目前追求升學率的大環境下,對老師來說要抓合格率、優秀率。抓合格率其實就是抓差生轉化的同義詞,有一個學生不及格,我們就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我提出我的觀點:差生決定成敗!
一個教育學家曾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沒找到能教好學生的方法。”後進生的獨立性、自覺性相對較弱,往往下很大決心改正錯誤,但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表現得沒有毅力,有時一種錯誤會犯好幾次,這就要求我們對差生始終不能放棄自己的努力。
課堂上要設計一些後進生能夠回答上來的問題讓差生回答,並及時表揚。讓他們不斷增強自信心。課下開“小竈”,加強指導,讓他們盡快跟上;還要堅持“跟蹤輔導”。這樣,他們一定會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成績也一定會提高。
四、抓讀書就是抓質量
先不說什麽“和書本擁抱,與大師對話”這些冠冕堂皇的話,單是培根一句話,我相信大家都還記得:“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讀書的好處,培根說的淋漓盡致了。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並讓它一直保持,最終內化為一種生活方式。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那將是學生一生最大的收獲。
我每周安排同學推薦自己看過的好書,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心中的快樂是外人難以感受到的。成立圖書角。鼓勵同學相互借閱,互換圖書。“書非借不能讀也”是袁枚先生的觀點,正確與否我們暫不討論,但借人書總是要還的,所以不用擔心他不看。用好閱讀課,大膽放課給學生讀名著。教師坐在講臺上讀,學生與教師面對面讀,教師的入神閱讀與整個班級的讀書氛圍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厚積而薄發,拓展了閱讀面。
考試是一條魚,而我們培育學生的讀書習慣,就是給了學生一片海,所有的魚都在海中。有了海,何愁收獲不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