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方案》
為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省實際,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要求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022年,開齊開足體育課程,配齊配強體育教師;教學🏩⬇️、訓練🖐、競賽體系全面建立📻,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校園體育活動內容更加豐富、時間更有保證👰🏻;學校體育工作機製更有活力,體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發展更加均衡🔠,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核心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多樣化👄、現代化、高質量的學校體育體系基本形成🍖。
二🥸、加強和推進學校體育工作
(一)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程。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要求,小學1—2年級每周至少開設4節體育課,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至少開設3節體育課,普通高中及中職學校每周至少開設2節體育課🕒。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高職高專學段體育必修課總數不少於108個學時🐗;本科學段一🧑🏽🍳、二年級體育必修課總數不少於144個學時,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體育選修課成績計入學分。高等學校學生體質健康達標😨、修滿體育學分方可畢業。體育課學生人數要逐步實現中小學每班不超過45人🕓,高校每班不超過30人🐢。
(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體育課程教學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內容🧚🏻♀️🎛,適宜的練習密度和強度🧑🏻💻;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技能學習和體能發展實效🕙;積極開展競賽活動🚑,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使體育課堂成為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的重要陣地,提高學生專項運動水平👩🏽🎨。
(三)加強體育課程銜接。根據學生身心特點與成長規律🫳🏼,推進不同學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有機銜接和一體化發展。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遊戲活動🤾🏽,培養運動興趣,促進幼兒成長🚳。義務教育階段提高學生基本活動能力,夯實運動基礎,引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幫助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普通高中階段培育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核心素養🙃,逐步實施選項教學✋🏊♂️,培養學生掌握1—2項運動專長。職業教育階段堅持體育課程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培養身心健康的技術人才。高等教育階段全面實施選項教學,培養具有高尚人格修養、紮實專業知識和體育運動專長的高素質人才。加強普通高校和高中階段學生軍事訓練,落實訓練要求🍁,提高軍事訓練質量。
(四)確保體育活動時間。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協作機製。中小學根據實際,采取每天2個大課間或每天1次活動課等形式,切實保證在校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鼓勵在課後服務中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降低學生近視率🤽♂️、肥胖率。大力推廣家庭體育鍛煉活動🦛,對鍛煉內容、強度和時長等提出明確要求,不提倡安排高強度鍛煉🦋。學校要對家庭體育鍛煉加強指導🌚,提供優質鍛煉資源💟🤹🏽;及時和家長保持溝通🫵,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校外體育活動時間,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高校要將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日常教學計劃🫧👴🏽,確保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
(五)豐富體育活動內容🖼。拓展校園體育活動的形式與內容🌡,組建體育興趣小組📌、體育社團和俱樂部,以校園足球、校園籃球為引領✅,促進校園運動項目協同發展🎇。推動全員參與校園體育活動,學校每年舉辦春、秋兩季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每學期至少舉辦1次以班級或院系為單位的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競賽💇🏼,確保每個學生每年至少參加1次校級體育競賽活動。
(六)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和推廣少林拳、太極拳、毽球、龍舟、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將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學校體育教學🎼、課外鍛煉和體育競賽內容🥷🏿,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七)健全體育競賽體系。建立校內競賽、校際聯賽和選拔性競賽於一體的學校體育競賽體系,進一步完善省、市👟🤷🏽♂️、縣三級學校體育競賽製度,加強學校代表隊建設。深化體教融合,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體育競賽活動,鼓勵學校與專業運動隊、體育俱樂部、社團組織合作,開展課余訓練和課外活動🦶🏿。加強中小學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設🧑🏭,推進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與中小學體育競賽開展相銜接,納入國家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三、不斷改善學校體育工作條件
(一)配齊配強體育教師。加大力度配齊體育教師🦃🐇,未配齊的地方每年要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招聘體育教師。原則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教師與在校生比例達到1∶220🖖🏽,高中每周12—14學時工作量配備1名體育教師🙍🏼♂️,高校每周10—12學時工作量配備1名體育教師。落實大中小學校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和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擔任體育教師或教練員製度🧑🦽➡️。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向中小學提供體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體育師資不足問題。持續推進高校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結對開展誌願服務🦸♀️,實施學校體育誌願服務項目,開展鄉村學校少年宮支教活動,彌補鄉村學校體育師資短板。加強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建設🐯🚓,提高體育師資培養質量。多層次💁🏿、多渠道加大對農村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支持體育教師海外研修訪學👮♀️,提高體育教師專業水平。
(二)改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滿足體育教學、課余訓練和競賽活動需求的場地設施、專用教室。按照國家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及標準要求,配足體育設施器材,建立體育器材補充製度🫳🏻。將農村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小規模學校以保基本🧑🏽🎄🖲、兜底線為原則,配備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設施設備。加強高校體育場館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與地方共建共享✍️。支持學校因地製宜建設校園足球場地設施。
(三)統籌社會體育資源。完善學校和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互促共進機製,鼓勵學校探索與周邊學校🧑🏽⚖️、社區等共享共用體育場館⭕️。城市和社區建設規劃要堅持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理念,統籌學校和社會體育資源,將開展體育活動作為解決中小學課後服務問題的有效途徑,滿足學生體育鍛煉需求。
四👩🔧👩🏽🍼、積極推進評價製度改革
(一)推進學校體育評價改革。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製,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體育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學生體質健康等級評定要求。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中小學校要客觀記錄學生日常體育參與情況和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定期向家長反饋👨🏻🍳。落實我省中考體育分值逐步提高至100分的改革政策,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將體育科目納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推動高校在招生測試中增設體育項目。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使用,高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學習需要,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二)改進體育教師崗位評價。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體育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全面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和執教能力。將體育教師承擔學校安排的課後訓練、競賽指導🧑🏽🦱、體質測試、課外活動😛、課後服務和走教任務計入工作量🧚🏽🎁,並根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競賽成績,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給予傾斜。完善體育教師職稱評聘標準🎂🍺,確保體育教師在職務職稱晉升、教學科研成果評定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提升體育教師科研能力,將體育領域技術研究納入科研項目指南範圍予以支持🙅🏻♀️。在教學成果獎、優秀教師⚠️、名師等評選表彰中,保證體育教師占有一定比例🤛🏼。
(三)健全教育督導評價體系。將學校體育工作納入地方發展規劃🧎🏻♀️➡️,將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素質測評情況和支持學校開展體育工作情況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範圍,定期開展評價🪒,建立學校體育工作考查、公示、反饋、問責的評價體系🤟🏻。將體育工作及其效果作為高校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𓀕,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樹立先進典型👬🏻,培育一批體育工作先進學校🍽,開展“爭做體質健康優秀學生”主題活動🦂,對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秀等級的學生頒發體質健康優秀證書。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和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
五🦹、著力健全運行保障機製
(一)壓實管理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本地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謀劃👙,黨政主要負責同誌要重視、關心學校體育工作。建立由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廳際聯席會議製度♒️,各地參照建立本地聯席會議製度🛀🏽,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要密切協作,共同加強和改進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支持指導和監督管理。學校對體育工作負有主體責任,要健全管理機製🎆,校長是學校體育工作第一責任人🗡。將學校體育工作納入有關領導幹部培訓內容🙎🏽♀️。
(二)增加經費投入。各級政府要調整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完善投入機製,統籌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支持學校體育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體育發展,吸引社會捐贈🤵🏽♂️🧜🏽♂️,多渠道增加投入。學校要把體育工作經費納入公用經費預算,保障體育工作正常開展™️。
(三)強化製度建設⏰。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學校體育安全風險管理機製。健全政府、學校、家庭共同參與的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防範和處理機製,探索建立涵蓋體育意外傷害的學生綜合保險機製💂♂️。落實學生體育活動安全事故第三方調解機製〽️。強化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器材安全管理🕓,健全大型聚集性體育活動安全應急預案。
(四)營造社會氛圍🧏🏻。各地要認真研究製定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具體措施,結合本地實際推進學校體育教師配備和場地設施建設🍋。要總結典型經驗和做法,加強宣傳推廣⚙️,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學校體育工作的良好氛圍➗。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henan.gov.cn 時間:2022-03-07 15:44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