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曬科網
超寫實數字人小諍成為全球首位數字航天員,在航天新聞報道🍲、知識科普等領域和年輕人群建立了溝通;“故宮最大裸眼3D文物”實現了22倍高清放大文物,讓觀眾在千裏之外也可體驗到實物展也難以感受的豐富細節↘️;“光影煥新智能修復引擎”技術讓張國榮“跨時空”舉行了高清演唱會……數字媒體領域正處在快速發展和變革之中。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數字媒體領域將會呈現出更為多元、豐富、創新的發展態勢,給人類帶來更加豐富的視聽體驗和商業機會✪。騰訊研究院發布報告認為,2022年,文化科技的應用整體呈現虛實共生💇🏽♂️、視聽多維👨🏼、跨界應用等新的趨勢。
亮點1
AI作畫領域被引爆
生成式AI技術為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註入新動能,變革了大眾內容生產與交互範式。
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enerated Content),代表著AI技術向創造力的躍遷。2022年無疑是生成式AI的“高光時刻”:例如💆🏽♀️,AI生成內容的質量、類型的豐富性得到了極大提升,並且進一步提升了 AIGC 內容的多樣性,文字轉圖像、文字轉視頻、靜態圖片轉3D動態場景、3D內容創建等應用類型不斷湧現📜。例如,OpenAI的DALL-E 2🧑🏻🤝🧑🏻、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可以生成圖片的AIGC模型引爆了AI作畫領域,讓AIGC加速進入公眾視野🐦,各主流互聯網公司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圖片、視頻生成模型。
同時,AI大模型的發展能夠給大眾內容生產“提質增效”,AIGC應用為文化藝術創作提供了創意輔助工具,甚至降低了文化藝術創作門檻,或將促使文化生產與消費進一步“大眾化”💋。遊戲設計師傑森·艾倫使用MidJourney模型生成的《太空歌劇院》就成為首個獲獎的AI生成藝術🧍♂️。
亮點2
綜藝、晚會廣泛應用虛擬製作技術
2019年上線的美劇《曼達洛人》在拍攝過程中采用了突破性的虛擬製作方法👰🏽♂️,為內容製作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虛擬製作主要借助LED和遊戲引擎打造虛擬場景🤏🏽,並與拍攝現場的真實人物實時融合。
2022年,隨著虛擬製作硬件成本下降、技術成熟,虛擬製作在國內的應用提速🐒,尤其在綜藝⛹🏼♂️、晚會等領域實現了廣泛的應用。例如👩🏽🦰,2022年,河南衛視“奇妙遊”系列節目通過“5G+XR”技術實現舞臺與虛擬場景特效的結合,將河南歷史文化中最耀眼的元素與精彩的歌舞🧑🏼🦱、戲曲、武術等藝術表演結合起來🏫。
另一方面🧗♂️👫🏼,虛擬製作技術增強了實時交互體驗,塑造了“虛擬化在場+實時互動”的內容直播效果。2022年騰訊冬奧會節目《贏戰冰雪》邀請了數字人“星瞳”在演播室參與賽事解說,借助遠程動捕技術和自研的“交互連線系統”,使“星瞳”與真人嘉賓同臺互動長達8小時,豐富了傳統的演播室內容效果。
亮點3
3D數字建模助力傳統文化“數字永生”
通過3D數字建模對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生成,真實再現或者還原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遺跡🚯,這種文化數字化的路徑在2022年步入應用爆發期。文化遺產的3D還原走向更加精細👍🏽、逼真🙆🏼♀️,具有沉浸感,開辟了傳統文化“數字永生”的新路徑🧙🏿♀️,也進一步拉近大眾與文化遺產之間的距離🦧。
故宮和騰訊聯合主辦的沉浸式數字體驗展,向大眾展示了“故宮最大裸眼3D文物”🛄,讓文物實現22倍高清放大🧑🤝🧑,使觀眾體驗到實物展也難以感受的豐富細節,同時打破物理空間限製,將故宮文物展覽“搬運”到距離故宮博物院兩千余公裏外的廣東深圳⚔️,以數字技術助力文化遺產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