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 求真務實 乘風破浪 砥礪前行
—觀看“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有感
教師是一個平凡的崗位,但是教師兩個字眼承載了太多的含義和責任,好的教師猶如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路,好的教師猶如技藝高超的園丁,哺育各種各樣的小花苗,好的教師更是猶如大海裏面的小船,既要面對波光粼粼的海面,也要承受波濤洶湧的海浪。做一名好教師就已經很難了,要成為教育型的教師就更是難上加難。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幹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由此可見,優先發展教育是邁向教育強國時代的重要戰略,而教育的發展依賴於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壯大。打造一流的教育,需要培養一流的教師,即教育家型教師。培養教育家型教師,首先要讓教師具有教育家精神,因為精神是人內在的指引,是思想與覺悟的“催化劑”,是實現目標、達成成就的“推進器”。
所謂“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在從事教育研究、追求教育理想、踐行教育理念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對教育的態度情感、價值取向和職業操守,它決定了教育家對教育的看法和行為取向。陶西平先生在《有一種精神叫教育家精神》中將教育家精神的具體體現分為三點:一是有定力;二是能創造;三是肯擔當。教育家精神一直以來是教師隊伍在不斷追尋的最高境界,是一直在鞭策者教師隊伍向前發展的金玉良言,也一直是教師隊伍的行動指南。在新時代,教育家精神被賦予心的含義和時代特征,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有許多的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情。
在今天的“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動的啟動儀式上,讓我感受最深的一線教師的個人報告,立足於個人工作,為所有人講述在各自的崗位上所做所思以及為學生帶來的成長和收獲,王愛紅從事教育20年,紮根鄉村16年,2008年回到鄉村母校,為了給鄉村的孩子帶來和城市裏的孩子一樣的教育,毅然回歸鄉村母校,回歸鄉村教育並非易事,阻力重重,更有來自身邊最親近人的阻力,她頂住了層層壓力和阻力,回歸母校,白天研課磨課,晚上家訪,每月一次公開示範課,教師團隊的責任和堅守,也獲得了家長的認可和高度贊賞,並獲得支持,一個學期,學校從23個人一下子增長到176個人,開學的時候村委幹部和村民都幫忙把倉庫裏面的桌椅搬出來,保證開展正常教學,村裏的孩子回流了,周邊村莊的孩子也有來到這裏上學的。鄉村小學正面臨著學生越來越少的困境,即便是開在家門口的學校,很多父母還是會選擇送孩子到城市裏面去就讀,一方面源於鄉村小學條件較差,另一方面來源於大多數的教師都不願意到鄉村任教,教育資源匱乏,所以像王愛紅這樣的老師是值得人敬佩的,是值得人尊敬的,也是值得人學習的。我們想象不出來王老師在這過程中遇到的多少困難,解決的多少難題,但是我們看到了農村孩子臉上洋溢著的快樂的笑臉,和眼神裏流露出來的對學習的渴望,以及對學習到的知識的滿足感。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將教育事業作為畢生追求,這就是教育家精神的真實體現,愛教育是教育家精神的助力。教育是長期的工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給國家、人民帶來的深遠影響,不是在旦夕之間便能顯現。因此,能夠沉下來、真心做教育的教育家們,無一不是心中懷著對教育事業的誠摯熱愛。正是因為愛教育,他們才願意相信教育的價值與意義,才甘願為之付出與等待。由熱愛迸發出執著追求,凝練成堅定信念,一點一滴滲透到教育家精神之中。也正是因為愛教育,教育家們超越世俗、超越功利,他們發現通過自己的言行成就、塑造了他人,通過教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功地使專業知識、正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由自己的學生擴散到更廣大的人群中。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句話生動形象地體現了教師對學生施加的影響,而一切積極的影響,都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師無一例外地都關心、愛護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他們本身就知曉、擁有人性中的真善美,並能夠向學生傳遞。
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最大的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教師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教師不僅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