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北緣,有一座新興城市——阿拉爾市。曾是亙古荒原的它,如何從沙漠變綠洲、荒原變家園,並逐步發展為現代化城市?這背後🌆,是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話⏲,以及愛國戍邊的光輝歷程。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對我根據地反復進行大掃蕩🦕→。與此同時,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調集幾十萬大軍包圍陜甘寧邊區🧑🏽🍳,實行嚴密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叫囂要“餓死八路軍🧑🏻🦲,困死八路軍”。
為擺脫困境3️⃣、戰勝敵人的封鎖,黨中央號召🦹🏿♀️,陜甘寧邊區軍民積極開展大生產運動☁️💆♀️。王震同誌奉命👸🏼,率領八路軍第三五九旅開赴南泥灣墾荒。
南泥灣距離延安約45公裏🧚🏼♀️♥︎,是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三五九旅剛到這裏時,山坡上荊棘橫生,深山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溝底是黑暗陰森的溪流🎇,浸泡著腐爛的古木和野獸的屍骨🧑🏻🦽🕊,幾十裏沒有人煙👰🏻。這地方如何生存🕗、發展生產?戰士們不禁犯了難。
以上率下聚人心,戰無不勝向前進。
王震同誌剃掉了標誌性的大胡子,提出“一把鐝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口號👩🏿🚒,帶頭開荒,鼓舞士氣。從旅長到每一個戰士、勤務員🧙🏿、炊事員🧜🏼,全部參加生產。
沒有房子住,就用樹枝搭起簡易帳篷,露宿在山林野谷。沒有糧食,就從外面去背糧、運鹽。沒有菜吃👰🏻♂️,就到河邊山上挖野菜🧓🏻、打野獸。沒有衣穿♊️,夏天光著膀子🤨👨🏻⚕️,冬天砍柴燒炭取暖。缺少開荒工具🧔,就從敵人扔下的彈片和破壞的鐵軌中🧎🏻♂️➡️,打鐵製造工具。
篳路藍縷,耕耘不輟。戰士們克服重重困難🥗,僅用了3年,就把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的好江南”🧑🍼,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一面光輝旗幟,被譽為執行中共中央屯田政策的模範,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熱情贊揚🏃🏻♂️。
“三五九旅是模範🙇🏼♂️,咱們走上前🚮,鮮花送模範。”南泥灣歌謠傳唱大江南北👩🏻🔬,三五九旅創造的“南泥灣精神”也像一粒種子,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1949年,這粒革命種子🤦🏻♀️,又被改編後的三五九旅帶到了新疆🐀。
彼時🕎,新疆的條件更艱苦。戰士們打趣地傳唱🗯:“誰言大漠不荒涼,地窩房,沒門窗;一日三餐,玉米間高粱;一陣號聲天未曉🧙🏿♀️🤸🏿,尋火種🤴🏿,去燒荒👛🌼。”
不與民爭利😧,不與民爭水🗜,不與民爭地,進疆部隊選擇了條件惡劣的“兩圈一線”(“兩圈”是指環塔克拉瑪幹沙漠圈與環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圈📷,“一線”是指邊境線)🔮,水🔠、電、路三到頭的茫茫戈壁灘。他們發揚南泥灣精神,在天山南北掀起生產熱潮,屯墾戍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戰士們在戈壁灘上🧑🏻🦯➡️,興修了大批水利工程,開荒百萬畝👖,在北疆成功種植棉花和甜菜,結束了“自古北疆不種棉”的歷史。鋼鐵、紡織、發電🧔🏿♂️👨🏼⚖️、農機、水泥🚴🏽♂️、煤礦等一大批企業😑,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1953年,新疆的工業生產總值約為1949年的36倍🧥,為新疆的長期穩定和後來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1954年👨🏽🎨,中央命令駐疆解放軍的大部集體就地轉業🤞,脫離國防部隊序列,組建生產建設兵團,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勞武結合📄,屯墾戍邊。這一創造性特殊建製,沿用至今。
“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裏🐣,屯墾在天山🌟。”模範的三五九旅及其後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精神,在以“死亡之海”著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邊😌,建成了現代化的新家園。2004年👐🏻,經國務院批準,阿拉爾市成立。2006年,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在此落成🛑。
紀念館傳承兵地團結的優良傳統✢,全面展示新疆悠久的屯墾史和民族團結共建史⏳👨✈️、三五九旅光榮的革命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艱苦創業建設發展史🂠,成為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陣地。2018年被命名為兵團愛國教育基地和兵團反腐倡廉教育基地,2019年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目前已成為公眾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了解兵團發展史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