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網站xml地圖
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教學科研

樂山大佛臉又花,如何保養才能長久

發布者:旅遊管理系   發布時間:2021-12-22   閱讀次數:3965

樂山大佛又雙叒叕臉花了。從岷江河畔遠眺,枕著綠樹的大佛與皴石融為一體——鼻子是“黑三角”,微生物組成的黑斑爬滿臉頰,蔓延至全身。這是最近的樂山大佛,一副“頹廢狼狽”的模樣,給人的感覺是久經滄桑。然而,2019年4月,樂山大佛剛結束200多天的“閉關體檢”,當時被蒸汽、砂紙和無鉛布“保養”過的臉重現粉嫩。

不僅是“面部皮膚”,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現如今,距上次“搶救”還不到兩年,條帶狀的裂痕已經從大佛發際線向下貫穿眉毛,下巴處的空鼓形成斑片,已經翹起明顯的裂紋。在搶救的重點——大佛胸口,仍舊爬著裂痕。此前參與修繕的工程師直言不諱,“如果不治理排水,每次用錘灰搶救式地抹一遍,也只能維持兩三年。”  

是的,排水問題,是近些年來樂山大佛遭遇的一個痼疾。早在1991年,有關部門就組織力量對大佛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研究,當時的研究結論是,要想真正保護好大佛,應當治理其排水系統。但此後30年至今,“粉刷”卻幾乎成了大佛歷次修繕與搶救工作的重心。這當中,有研究論證、工程技術、政策審批、項目經費等多方面的原因。但顯然,歲月不等人,風雨侵蝕下的大佛,也等不起。 

國家文物局組織開展的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共有石窟寺2155處,摩崖造像3831處,共計5986處。樂山大佛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不僅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還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的組成部分。其文物價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摩崖石刻領域更是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 

有人可能覺得,修繕一件千年文物,可能沒有什麽實際價值,再直白一點說,就是費錢、沒有什麽經濟效益。其實這種認知大錯特錯。修繕大佛,對於當地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有著很強的關聯。在樂山市,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可以說是旅遊業的支柱,2018年,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全年接待遊客400多萬人次,門票收入2.96億元,這一數字在全國石窟寺景點中居於前列。 

也正因此,在保護大佛的問題上,既不能短視,有竭澤而漁的想法,也不能只抱持得過且過、縫縫補補的思維。而且,現在正處於疫情時期,旅遊業本來就遭遇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全國不少景區都時不時進入“閉關期”,遊客大幅較少。但這個現實背景,卻又是修繕大佛的好時機,原因再簡單不過:既然本就客流少,因修繕帶來的旅遊收入損失就會相對較少。 

當然,修繕樂山大佛這樣的工程,勢必很復雜,牽涉到多方面的考量,需要諸多領域的專家來論證,排水工程也不是說上馬就能上馬的。但是從幾十年前便意識到排水問題,提出過多種方案,至今卻依然無法進入實操階段,多少還是讓人不解。哪怕是經費不足,也可考慮借助機構、企業、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 

一定要認識到,大佛養活了樂山很多人,“滋養”了無數遊客的眼睛和心靈,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文化傳承價值,也只有保護好大佛,才能繼續維持和提升這種效益和價值。一座大佛背後,是成千上萬的相關從業者,也是積澱千年的歷史文化,我們今天有能力也該有主動性去保護好它。時間不可倒流,我們不能等到失去之後,才後悔莫及。